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新闻办就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 改革和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时间:2019-01-25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122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副部长郑国光,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教育训练司负责人刘克辉介绍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改革和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袭艳春: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社会各界对应急管理部的组建和运行情况高度关注,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先生,副部长郑国光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改革和运行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女士,教育训练司负责人刘克辉先生。

下面,先请孙华山先生作介绍。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应急管理部首场新闻发布会,在座的很多记者应该是老朋友了,因为有不少是在现场一起共同战斗过的战友,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再次见面。

组建应急管理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灾害事故多发频发基本国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成立9个多月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边组建、边应急、边防范,有力有序有效应对了一系列重大灾害事故,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2018年全国自然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近5年来平均值分别下降60%78%34%,安全生产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同比实现“三个下降”。

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先后整合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其中包括5个国家指挥协调机构的职责,顺利完成了机构改革、人员转隶和公安消防、武警森林2支部队近20万人的转制,新组建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31个省级应急管理厅局全面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组织体制初步形成。

二是全力做好抢险救灾。时刻保持应急状态,部党组同志带头24小时在岗值班值守,累计启动47次应急响应,成功应对超强台风“山竹”、山东寿光洪涝灾害、内蒙古汗马森林火灾、川藏边界4次堰塞湖等重大自然灾害,妥善处置了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等,探索建立了应急响应专题会商机制,形成了救援扁平化组织指挥模式、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运作模式等。全国累计组织转移避险群众833万人,会同中央财政下拨补助资金115.8亿元。

三是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部长办公会每周分析研判安全生产形势,建立常抓严管的长效机制,加强约谈考核,推进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分类分级严管,严格监管执法,深化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与上年相比实现“三个下降”,其中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4%33.6%

四是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研究制定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逐步推进自然灾害风险管控、城乡抗灾能力和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基本完成了首批试点县区灾害综合风险调查任务,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400多个,新建农村抗震民居175.28万户,惠及543.7万余人,新增一批应急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储备库。

五是建强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27支专业救援队、一批跨区域机动救援力量和7支国际救援队,着力打造应急救援“尖刀”和“拳头”力量。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主动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定位,适应从“单一灾种”向“全灾种”应对全面转型的需要,一手抓改革转制,一手抓转型升级,坚持在实践中锻炼队伍、提升能力,共出动1270万人次、219万车次,营救疏散群众67.6万人,抢救保护财产价值313亿元。

2019年是应急管理部组建到位后全面履职的第一年,针对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基本国情和依然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我们将着力抓好四项重大任务:

一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牢牢抓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盯紧抓牢事故易发多发的行业领域,强化风险管控措施,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加强会商研判,密切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强化各项防范措施落实。

二是加快建设灾害事故防范救援能力体系。突出建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提升国家航空应急救援能力,支持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的建设发展,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三是全面建设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体系。加快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推进应急预案和标准体系建设,改进安全生产监管执法。

四是大力提升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能力。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进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计划,推进应急管理国际交流合作。

我们将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始终保持应急状态,枕戈待旦,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各位记者的问题。谢谢。

袭艳春:

感谢孙华山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记者:

刚才孙部长也讲了,我国自然灾害在去年损失下降幅度非常大,是因为什么呢,是去年的自然灾害少呢,还是因为采取的措施得当?另外,与以往在自然灾害处置方面有哪些不同?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

刚才孙华山副部长介绍了去年自然灾害防治方面取得的成绩,我想究其原因还是人努力、天帮忙。去年全国的气候年景是正常的,台风虽然多,登陆我国的台风是10个,但只有两个是超过台风量级的台风,就是“温比亚”和“山竹”,其他的8个台风还达不到12级的台风量级。全国也没有出现大的流域性的洪水,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也比常年偏少。尽管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和西藏四川交界的金沙江发生地质灾害导致堰塞湖。总体情况,自然灾害的发生率较常年正常偏少,这是“天帮忙”。

第二,是“人努力”。因为去年成立了应急管理部,统筹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地方有序防灾减灾救灾。我想有这几个特点。

一是应急管理部在成立之后就承担起统筹、协调、组织全国防灾减灾救灾的职责,立即组织制定了各个灾种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全体人员进入了应急状态,部党组成员24小时轮流在岗值班,每一次重大自然灾害都是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派出应急救援队伍,同时我们把每一次应急响应作为实战演练,逐步磨合、完善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

二是我们很快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发挥国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指挥部的作用,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比如,在应对堰塞湖自然灾害中,我们建立了与自然资源部、水利部、能源局等多个部门的联合会商、协同响应机制,同军委联合参谋部也建立了军地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派出联合工作组到现场统筹协调救援工作,配合地方党委政府指挥处置重大灾害。前方是联合工作组,后方是联合会商、联合指挥,这样就改变了过去各个部门派工作组、各个部门进行单项的救灾救援,把各个部门的资源统筹在一起。像金沙江堰塞湖的处置还涉及到四川、西藏两个地方,联合工作组可以统筹西藏和四川两个地方的力量,还要统筹军队和地方的力量,这样就能够协同、高效地处置灾害。

三是探索建立完善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根据灾情预判,提前在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工程预置救援力量,一旦有事,第一时间应急救援,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比如,台风温比亚、山竹,我们根据气象预报,提前把消防队伍和地方救援队伍进行部署安排,同时应急管理部和国家减灾委提前派出工作组现场督促指导地方做好台风防范工作,协调地方排查风险隐患。灾害发生之后,我们又积极配合地方指导抢险救援,灾后把工作组就地变成救灾工作组,调查灾情,帮助地方高效地做好救灾工作,安置受灾群众。

刚才已经讲到,我们去年一年启动应急响应47次,其中救灾应急响应有14次,派出了60几个工作组,同时会同财政部安排下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5.8亿元,调拨了3.28万顶账篷,40.9万床件、衣被等中央救灾物资。所以说,这个机制比以往响应快、救援快、救灾也快,包括下拨救灾物资、下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比过去快得多了,能够高效处置各种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想问孙华山部长,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如何?与以往相比,有无明显改善?另外,今年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产业发展不均衡,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谢谢。

孙华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从2018年的情况来看,事故总量,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实现了“三个下降”。其中,重特大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24%33.6%。这里我还想说一个数据,2005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134起,去年重特大事故发生了19起,从2005年的134起到去年的19起,这个下降幅度很大,达到86%。刚才说到特别重大事故,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2005年是17起,每个月都有一起以上,去年是1起特别重大事故,但是这起特别重大事故是经济损失大,没有发生人员伤亡。所以从数据来看,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保持了持续稳定好转的态势。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安全生产还处在脆弱期、爬坡期和过坎期,事故还处于易发多发阶段。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几方面。

一是安全发展理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一些地区、一些企业往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数量发展,安全往往没有作为底线、红线,这个意识还不够牢固。

二是风险隐患点多面广,安全基础不牢。

三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往往为了抢产量、降成本牺牲了安全投入、安全设施。

四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监管不到位,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

五是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习惯需要进一步增强。所以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对安全生产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下更大力气来排除隐患,化解风险。下一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制度方面,二是监管方面,三是科技方面。第一,要完善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包括标准。我们的责任体系,一方面要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第二方面是要落实各部门的监管责任,第三方面是要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这是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要全面地推动落实。第二,要加强监管,只有强力的执法监管,才能推动企业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从政府这个层面来讲,怎么能够科学执法、规范执法、严格执法,是我们始终要做的工作,是要不断改进的方面。第三,科技兴安,我们用机械化来换人,自动化来减人。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些风险大的岗位,我们要应用机器人。无论是井下的煤矿、非煤矿山,在井下的危险岗位,在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一些岗位,我们不能都靠人去操作,人海战术,像烟花爆竹,不能在家里面、在车间里面让小孩、妇女去手工制作和生产,一旦发生事故都是群死群伤。我们要推动机械化、自动化,把这些危险岗位的人员换下来,这是我们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用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我们将从这些方面来不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在2019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刚才孙部长在介绍中也提到,原来的公安消防部队和武警森林部队已经集体转制,组建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请各位领导再具体介绍一下这支队伍的现状以及改革进展。

孙华山:

这个问题请刘克辉同志来回答。

应急管理部教育训练司负责人刘克辉:

谢谢你的提问。原来的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集体退出现役,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眼我国灾害事故多发的特点,构建新时代应急能力体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对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审定了这支队伍的队旗、队徽、队服和誓词。去年119日,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为这支队伍授旗并致训词,为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到目前,两支队伍集体转制人员的身份转改工作、授衔换装工作,包括职务职级的套改工作已经完成。消防应急救援车辆4.4万辆,已经改挂了专用号牌。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已经挂牌成立,首批消防员的招录工作近期即将开展。我们这次是招3万人,其中面向社会招录1.8万人,通过直通车的方式招录公安消防部队和武警森林部队退役的义务兵1万多人。专门的职务职级序列配套文件已陆续出台,队伍保持了安全稳定,圆满实现了中央明确的201812月底前完成两支部队转制的目标。

转制以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职能发生了变化,原来是单一灾种的应对,现在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综合救援职责。作为国家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国家队,这支队伍实行统一领导、分级指挥的体制,按照纪律部队标准来建设和管理,仍然保持24小时驻勤备战。为了保持这支队伍的有生力量和战斗力,我们实行了专门的管理和保障政策,采取了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职务职级序列,并建立了专门的消防救援衔级制度。在整个改革过程当中,这支队伍坚持边组建、边应急,对标主力军、国家队的定位,主动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要,我们大力推动理念、职能、能力、装备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加强练兵备战,成功处置了一系列重大灾害事故风险。实践证明,中央的改革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下一步,这支队伍的建设任务依然繁重,我们要持续深化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健全体制机制,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教育管理模式,实战牵引的执勤训练模式,正向激励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要大力加强应急救援的关键力量建设。通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消防救援职业特点的新路子。

谢谢。

新华网记者: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至关重要,我想问的问题是应急管理部将如何推动应急管理基础工作向农村延伸,确保农村应急管理工作有效进行?谢谢。

郑国光:

做好“三农”工作,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和关键领域,所以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特别是自然灾害挑战,对做好“三农”工作也是一个基础性工作。中国的农村、农民、农业都是最易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人群和行业。贫困地区也都是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的地区,我们的贫困县有三分之二都是经常遭受洪涝、干旱的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应急管理部按照中央的部署,对做好农村、农民、农业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高度重视,我们专门研究了扶贫开发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加大了农村的防灾减灾救灾力度。有这么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农村基层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包括建立农村灾害信息员队伍,我们有70多万的信息员队伍,灾害出现的时候第一时间帮助群众自救互救,组织群众转移安置。

第二,加强对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的科普宣传。

第三,强化农村救灾物资储备、救援力量培训、救灾预案完善演练。同时,针对农村快速发展,交通、消防、危化品等安全风险多的情况,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也在研究把应急管理基础工作向农村延伸,能够确保农村应急管理有人抓、有人管。

在这次脱贫攻坚当中,我们在救灾物资、救灾资金、救援力量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偏远农村倾斜,确保第一时间有应急响应,有救援队伍、救灾物资到现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中国很大,农村的情况也很复杂,我们今年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将加大对农村自然灾害风险的调查、排查、评估,把强化农村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中央“三农”政策能够在应急管理、自然灾害防治领域落地生根。

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灾害事故往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提高信息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方面,在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方面,应急管理部下一步有哪些考虑?谢谢。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因此,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动员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非常重要。应急管理部准备从几个方面着力抓好工作:

第一,我们将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发布信息,依托气象、地震、水利、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监测设施,发挥全国70多万灾害信息员的作用,及时搜集、监测灾害信息,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针对重特大的灾害事故,除发布灾害信息以外,我们还将发布安全提示、救援进展,让社会公众能够及时了解防灾避险知识和现场救援情况。这方面应急管理部现在正在建设中国应急信息网,这个网将打造一个面向公众的、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日常状态下主要是侧重风险的预报预警和科普知识宣传,应急状态下,将第一时间发布救灾和灾情的重要信息。另外,应急管理部正在和有关部门协商,建立应急信息精准推送机制,一旦有重大灾情险情,我们将对相关地区和相关人群快速发出提示预警信息。

第二,我们将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网格化管理,建设基层应急救援中心,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近期将命名2018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近1500个,今年还将选择10个县来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的创建试点。我们鼓励支持社会救援力量、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应急救援和基层减灾工作。今年3-5月份,我们将举办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目前区域选拔和集中竞赛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展开,欢迎各级各类社会应急力量报名参与。

第三,将广泛开展应急避险知识的科普宣传。我们将整合地震、消防、安全生产、防汛抗旱等方面的科普资源,汇集应急专家,围绕重大灾害事故及时开展科普和警示教育。我们将积极推动科普知识进教材、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近期大家可能关注到网上有一段视频,有一个8岁的小孩儿被困在电梯里,但是他采取了非常好的自救措施,后来被网民誉为是教科书式的操作,其实很多小孩儿应急避险知识都是从家长、老师甚至媒体上学来的,所以这方面工作非常重要。我们还将与新闻媒体合作,开设科普专栏,举办大型公益活动,打造防灾避险全民公开课,不断增强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离不开广大媒体朋友的支持,也希望广大媒体朋友能够在提升全社会安全意识、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应急事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凤凰卫视记者:

请问应急管理部,2019年国家有多项重大工作,全国两会、70周年大庆、“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请问在这些重大活动当中,应急管理部将会起到怎么样的作用呢?

郑国光:

刚刚结束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就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之后,各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作了部署安排,特别是各省区市的应急管理厅局已经基本完成组建,市县两级的应急管理机构正在组建,这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做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针对今年大事多,基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基本国情和安全生产严峻复杂的形势,应急管理部在应急体系建设、综合应急力量建设、应急预案完善等方面都作了部署安排,特别是应急管理体系刚刚建设,我们利用实战来锻炼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针对每一场重大活动,我们都有相应的应急预案,也有相应的力量配备预案,指导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真正履行好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对处置的职责。

谢谢。

南方周末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此次机构改革的,我们知道在这次机构改革当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应急管理部的改革是最复杂、任务最重的,我想请问这种复杂性体现在哪里?此外我们知道这次应急管理部机构改革涉及到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可以说是领域和人员都非常众多,这种情况下应急管理部是怎么实现机构和人员融合的?我们怎么进一步去推动改革的落实?谢谢。

孙华山:

正像你说的,这次应急管理部机构改革涉及到11个部门13项职责的整合,其中包括五个国家级的应急指挥协调机构,任务更重的是公安消防和武警森林20万人的整合,可以说这次改革里面应急管理部是涉及职能整合最多、情况最为复杂的部门,所以我们的改革任务很重。应急管理部党组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机构改革全过程,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建部之基、立部之本、兴部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认识,严明政治规矩,坚定改革信心,凝聚发展力量。

在队伍融合上我们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以使命担当来促干部融合。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训词精神,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植入灵魂,强化使命担当、责任担当。

二是以应急文化来促干部融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生命至上、科学救援”理念,坚定“不放弃、不抛弃”的执着,形成干事创业的文化氛围。

三是以公正选人用人来促干部融合。科学设置岗位职责,发挥专业特长,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予以充实调整,真心关爱干部、真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队伍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使每位干部全身心投入到应急管理改革发展事业上来。

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是简单的改名字、换牌子,而是一次全新的再造、重建,是脱胎换骨;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要真正发生“化学反应”。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对外与23个部门加强沟通,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界定好防与救的职责;对内加强职能的融合和重塑,优化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把分散体系变成集体系,把低效资源变成高效资源。

在工作推进中,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预防,二是治理,三是救援。

从预防的角度来讲,我们坚持以防为主、预防第一的思想,建立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风险研判和评估,建立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着力防范风险、化解风险。从治理的角度来讲,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从救援的角度来讲,我们强调要强化救早、救小,及时掌握灾情信息,早研判、早行动,快速响应、科学施救,防止小灾演变成大灾,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应急管理部机构改革任务还很重,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完善,不断提升我国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和水平。

谢谢。

袭艳春:

刚才我注意到还有很多记者举手没有得到提问的机会,我可以很高兴地告诉大家,从今年开始,应急管理部将在国新办开展例行新闻发布,本场发布会也是在国新办开展的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所以将来大家会有很多机会和应急管理部负责同志面对面进行沟通。

再次感谢四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版权所有:北方工业大学新兴风险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 博远楼7楼